顯示具有 紀錄片講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紀錄片講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1月28日

「異鄉‧家鄉-外籍配偶暨新移民」影展暨講座


跨國流動的無邊界年代
新移民的生活紀事
一場未知的人生冒險
從踏上異境開始

影展(1《失婚記》67min
放映場次:128(六)200pm-400pm
映後座談:阮金紅(本片導演)

影展(2《夢想美髮店》59min
放映場次:129(日)200pm-400pm
映後座談:楊華美(花蓮縣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幹事)

專題講座:如果有客廳沙發,誰要坐車站地板?──台北車站大廳封鎖事件
時間:129(日)420pm-550pm  
主講:楊華美(花蓮縣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幹事)

地點:乙皮畫廊(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近博愛街)
費用:免費,座位有限,預約請洽03-8334545 or space.east@gmail.com
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space.east?fref=ts

指導單位:花蓮縣政府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花蓮縣基督教女青年會、東海岸評論、乙皮畫廊

2012年5月7日

5/25~27【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觀點專題:伊朗影展 (線上報名)


觀點專題‧伊朗紀錄片

地點:乙皮畫廊(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2樓,近博愛街)
費用: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線上報名
or 電03-8334545 or space.east@gmail.com 預約

ps.臉書採留言報名制,管理員回覆確認後,方完成報名程序。5/24截止報名。

□ 觀點專題:「伊朗影展」
   時間:5/25-27(五~日)
1《和聲》_40min +《德黑蘭第25個鐘頭》_20min
場次:5/25(五)700pm
映後座談:薛常慧(影像工作者、紀錄片導演)
*《和聲》:伊斯蘭革命發生至今三十年,女性歌手仍被禁止獨唱。本片紀錄多位伊朗女歌手如何在法律的限制下,傳唱伊朗女性的聲音。留下來的音樂家必須遵守政府的規定,修改音樂編排、改變表演方式。導演拜訪多位伊朗女性音樂人,記錄她們進行藝文創作時所面臨的困境與努力。
*《德黑蘭第25個鐘頭》:19981129,伊朗國家足球代表隊進入世界盃前32強。平時安靜的德黑蘭街道變得熱鬧、充滿歡樂,不同族群的伊朗人團結在一起慶祝勝利。這一天是伊朗近代史中最快樂的一天,被稱為「甜蜜星期六」。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300多萬伊朗人因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離開伊朗。之後,伊朗與伊拉克的戰爭、伊朗內部政局的動盪、加上西方媒體的負面報導,使得伊朗的形象充滿悲傷與苦悶。取得世界盃資格將伊朗人再一次團結起來,並帶來久違的歡樂。

2、《我不是核能》_36minj+《勾達法里德的故事》_35min
場次:5/26(六)200pm
映後座談:賴威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辦公室主任)
*《我不是核能》
藍薩(Ramsar)鎮的輻射指數超出正常水準,在鎮議會選舉期間引起激烈的辯論。哈森.普曼蘇里(Hassan Poormansuri)從教育部退休,是藍薩鎮土生土長的居民。他發現從小長大的鎮已經受到核污染,對鎮民的身體健康有所損害。有些婦女感到身體沈重,有的村落十個人竟有八個人得了癌症。
有的鎮民認為提起核污染的問題只會造成地價跌落,觀光事業衰退,對藍薩鎮的發展沒有好處。官員認為哈森的論述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另一位參選人查佛什.薩尼(Chavoshi Sani)認為核能是嚇唬美國人的,微量的輻射還可以治療癌症。
*《勾達法里德的故事》
那卡力(Naqali)是伊朗傳統的劇場說唱藝術,由男人獨唱,長久以來禁止女性參與。女性也不得出現在那卡力的表演場所,如咖啡廳、公眾廣場等。本片記錄伊朗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說唱藝術家——法德美.哈畢畢薩德(Fatemeh Habibizad)。她積極地拜訪耆老,學習伊朗不同區域所發展的說唱形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身為女人,承受不同的社會壓力。她被稱呼為「勾達法麗德小姐」。她證明女性也能作男人的工作,就像伊朗史詩王書(The Book of Kings)中的女英雄勾達法麗德(Gordafarid),在男人之前挺身而出為伊朗戰鬥。

3拉列與拉丹_36min + 朦朧的自由_21min   
場次:5/26(六)400pm
映後座談:薛常慧(影像工作者、紀錄片導演)
*《拉列與拉丹》:拉列和拉丹.比加尼(Laleh & Ladan Bijani)是連體姊妹,她們的頭連在一起,生活對她們而言一點也不容易。她們像是一個人,又像是兩個人一起過活。為了活得像一個人,為了追求各自的人生,她們決定開刀做分割手術,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拉列希望成為新聞記者,拉丹希望成為維護人權的律師。醫師警告她們,開刀可能造成她們的個性改變,甚至會造成腦死、死亡等嚴重後果。「即使我們其中一個犧牲了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知道有一絲機會。」片中記錄這對連體姊妹面對人生,做出重大選擇的過程。
朦朧的自由》:皮秋兜(Picciotto)是一個老太太也是一位反戰人士,她住在美國白宮前面已經26年。她在廣場上搭起小小的帳棚,帳棚旁邊擺放反戰的照片與標語。她每天風雨無阻地向遊客說明,甚至辯論反戰與反核武的思想。她曾經被抓到警局八次,也曾被陸戰隊以暴力毆打威脅。導演比對他自身從伊朗來到美國前後所獲得的美國印象,他對自由也有更多的啟發與思考。「這位女士,就某種程度而言,即是自由的象徵;這樣的自由在我的國家就像是一場夢。但是很明顯地,自由的標語遠比自由本身更繽紛奪目。」

4、《刑法第六十一條》_65min
場次:5/27(日)200pm
映後座談: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導演在愛文(Evin)女子監獄訪問四位殺了施暴者的女性,記述她們的生命故事。伊斯蘭刑法的第六十一條明令,當一個人的生命或名譽受到立即性威脅時,可以武力反抗。但是事實上,當伊斯蘭婦女犯殺人罪時,法官極少採用第六十一條,反而採用傳統習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quid pro quo)做宣判依據。如果婦女遭到強暴,她們會被控通姦罪,處以死刑;如果她們親手殺了強暴者,她們會被控謀殺罪,處以死刑。
本片穿插著這四位女性的經歷,以及她們的家人缺乏法律援助、禁止再上訴的現況。她們以求情書或國際人道組織的聲援求得緩刑,也有一兩個人曾因此被釋放,但這都是極罕見的案例。

5、學生當家》(2009116min
場次:5/27(日)400pm
映後座談:廉兮(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助理教授)
德黑蘭一所國中,每年開放兩天讓學生治理校園。本片從一開始的候選人提名開始記錄,並拍攝學生的政見發表與拉票造勢。學生可以競選擔任老師、教官、或其他行政職。獲得多數票的學生在兩天內必須善盡自己的職責。
學生治理學校的時候,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一邊上課要一邊管秩序,管了秩序又不一定公平,不公平又需要開會或尋找其他仲裁的方式。學生透過校園自治,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學校的經營,並學習像成人一樣溝通處理。


洽詢電話:03-8334545
網址:﹝http://space-east.blogspot.com/
歡迎在FB搜尋﹝東海岸﹞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乙皮畫廊、東海岸評論、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花蓮多元跨界行動協會、花蓮好事集


2012年3月25日

【特別加映富里新移民女性故事】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多元視窗05《阿草向前衝》+《從故鄉到家鄉》


《阿草向前衝》(2006,20min)
簡介:阮芳草,越南籍。4年前從越南遠嫁到台灣,目前定居雲林永光村,與先生、公婆同住,育有二女。阿草在麵店的工作,為她帶來一個月約兩萬元的收入,但是家裡大大小小的開銷讓她想為兩個孩子存一點錢的願望似乎都頗為困難面對家庭經濟的壓力,不管多麼辛苦,只要有賺錢的機會(包柳丁、資源回收、當媒人),她一定咬著牙努力打拼。然而開朗愛笑的阿草也會有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每當意志消沉,阿草總是想起母親曾經對她說的話:「艱苦總有一天會過去,要忍耐」在咑咑向前的腳踏車聲中,阿草鼓起勇氣向前衝了。

《從故鄉到家鄉-花蓮富里 新移民媽媽落地生根的故事》(2011,25min)
簡介:花蓮富里的小山村,有一條河流,蜿蜒在美麗的山谷。河流在你家門前,也在我家田邊,來自中國大陸、越南、印尼的新移民媽媽們從故鄉來到來到花蓮富里這塊美麗的土地,住在這裡,落地生根,她們的生活中有歡笑、有淚水、有記憶、也有成長,新移民媽媽的故事就像一條生命的長河,緩緩流過...

2012年3月13日

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多元視窗04《廣場》

多元視窗04:《廣場》2010110min
時間:3/25(日)2:30pm
地點:乙皮畫廊(花蓮市林森路210-2,近博愛街)
費用: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來電03-8334545 預約 or  線上報名
          ps.臉書採留言報名制,管理員回覆確認後,方完成報名程序。

 映後座談:江偉華(本片導演)、吳思鋒(劇場工作者) 





簡介:一切都是從不准帶國旗上街開始。200811月,六十年來首位中國官方代表陳雲林抵台訪問,同時,台灣民眾的言論與人身自由受到國家機器高度箝制。透過網路,學生們從各地聚集起來,他們因為共同的價值受到侵害而齊聲怒吼,卻也因為各自的信仰與堅持而相互質疑。在抗爭與學業、公民與政客、激情與自省之間,在台北,在這個廣場,在他們二十餘歲的年紀。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乙皮畫廊、東海岸評論、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花蓮多元跨界行動協會、花蓮好事集

2012年3月5日

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中南區巡迴瑞穗場《阿草向前衝》




※時間:3/14(三)2pm
※地點: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_瑞穗兒童發展中心
                (花蓮縣瑞穗中華路67號)
映後與談:楊華美(花蓮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社工組長)
※洽詢電話:03-8334545

阿草向前衝》(200620min
簡介:阮芳草,越南籍。4年前從越南遠嫁到台灣,目前定居雲林永光村,與先生、公婆同住,育有二女。阿草在麵店的工作,為她帶來一個月約兩萬元的收入,但是家裡大大小小的開銷讓她想為兩個孩子存一點錢的願望似乎都頗為困難面對家庭經濟的壓力,不管多麼辛苦,只要有賺錢的機會(包柳丁、資源回收、當媒人),她一定咬著牙努力打拼。然而開朗愛笑的阿草也會有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每當意志消沉,阿草總是想起母親曾經對她說的話:「艱苦總有一天會過去,要忍耐」在咑咑向前的腳踏車聲中,阿草鼓起勇氣向前衝了。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乙皮畫廊、東海岸評論、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花蓮多元跨界行動協會、花蓮好事集

2012年2月26日

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多元視窗03《請別打我,長官!》

多元視窗03《請別打我,長官!》(2011,73min
放映時間:3/10(六)7 pm 
地點:乙皮畫廊(花蓮市林森路210-2,近博愛街)

費用: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來電03-8334545 預約 or  線上報名
          ps.臉書採留言報名制,管理員回覆確認後,方完成報名程序。

※與談人:傅可P. Kerim Friedman夏雪莉Shashwati Talukdar(本片導演)


※簡介:西印度貧民窟的布德漢劇場由被視為天生罪犯的查拉社區年輕人組成,2003年,劇作家導演達克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後,達克辛和他的朋友羅西化身為社區 的導遊,告訴我們這裡怎麼從1871年英國殖民時代變成天生罪犯,以及全家如何被監禁在軟性的集中營裡;然而英國人早就走了,卻留下這樣的歧視與偏見。因 此,藉由布德漢劇場的表演能帶來一絲平反的希望以改變這個成見。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乙皮畫廊、東海岸評論、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花蓮多元跨界行動協會、花蓮好事集

2012年1月29日

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多元視窗02《傘》@花蓮好事集


地點: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花蓮市福建街福町路交叉口
費用:免費,自由入場。
洽詢電話:03-8334545

放映影片:《傘》(93min
放映時間:2/25(六)10:00am

影片簡介:
廣東中山。眾多來自農村的年輕工人們在趕制下一年的訂單。他們日夜加班,像機器一樣重複著單調的動作一一手裡的工作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為儘可能地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工作效率,即意味著他們在月底能拿到越多的薪水;而事實上,即便這「越多」也仍舊少得可憐。各種顏色樣式的雨傘在他們手中成型、誕生,而每一把傘能為其他人賺多少錢,他們卻不知道。

河南洛陽某鄉。這裏已不見年輕人的蹤影,駐守在家的是「六一三八九九部隊」。適逢收割時節,卻發生了嚴重的乾旱,早熟的麥子戳在地裏沒有一點生機。執著的只有收割機的轟鳴聲,它在提示著人們,這是收穫的日子,租賃收割機的費用應該已經準備好了……。從城裏趕回來幫忙的年輕人已經又匆匆地離去了,留下老人對著鏡頭在獨自傾訴。

※與談蔡建福(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片單 歡迎在FB搜尋﹝東海岸﹞
此場影片版權屬於:CNEX


2012年1月11日

紀錄片《山谷─以牙還牙》折頁簡介資料中譯


翻譯:陳宇敏
校對:宗田昌人

19841222,執導紀錄片《山谷以牙還牙》的導演佐藤滿夫,慘遭天皇主義右翼的「日本國粹會金町一家西戶組」成員所殺害。佐藤導演遇害之後,繼承導演遺志的夥伴們結成「山谷」製作上映委員會,共同完成這部影片。

然而1986113,《山谷以牙還牙》才甫完成,拍攝現場總指揮、身負執導之責的山岡強一,也慘遭遭金町一家恐怖份子的毒手。我們必須將這兩位導演的「死」,視為「這個時代的黑暗面」。

山岡導演在寫給友人的信中,關於這部電影的前提是這麼描述的:
(1) 1984年12月22佐藤導演慘遭殺害的事實 (2) 這起事件同時呈現山谷的現狀, (3)  也反映了這個時代狀況。 (4) 此外,先前以「勞動者支配」的模式所進行的工人支配政策,開始轉換為軍國主義一般的「勞務者支配」。 (5) 在這個剝削與支配的雙重結構中,社會歧視加厲的現實, (6) 而將其統合/統治的,便是天皇制。 (7) 日本主義與資本主義,這兩項功能作用相異的制度,由天皇制將之統合的結果,致使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成為必然; (8) 罔論這個支配權力的本質,可定位在日本對朝鮮、台灣進行殖民地支配,以及向亞洲發動侵略戰爭的延伸線上。 (9) 也就是說,有關奴役、強擄勞動者的本質,必須回歸到天皇制與侵略戰爭動員的原點來探討,以之應戰。」

以拍攝紀錄片的方式描寫山谷(「寄場」=勞力市場)的現實,便是為了看清這些問題的核心所在。

《山谷以牙還牙》影片中探討許多社會問題:路上招收「日雇工人」(臨時工)的問題與暴力支配、受歧視的部落民問題、在日朝鮮人問題、預防性拘留觀護、社區排外主義、對於社會底層的歧視、逐漸崛起的法西斯主義……。而且這些問題並非零散單獨存在,特別集中於山谷地區,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歧視/支配結構。影片裡所呈現的每一項事實,並非僅限於山谷地區的特殊問題,而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社會裡雖隱形但普遍存在的真相,也是日本進行現代化100年的實體。

佐藤導演的「死」,以及其後的反擊暴動的所帶來的衝擊,使攝影機追蹤山谷地區日雇工人的日常生活與其一年四季的演變,最後,再度歸回「寄場」的原點而立足。

這部電影雖然背負了這些「沉重」的主題,但絕不呈現人們愁雲慘霧的表情。這是因為這並不符合在山谷這塊土地上居住、生活的人們的做事風格。觀眾透過這一部影片能夠體認到「寄場」,原本以為遭社會隔絕的遙遠之地,其實緊挨著我們,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這是那些已經看清絕望深淵的人們,在最黑暗的地底所能掌握的一絲光明。「寄場」,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現在」,同時充滿了孕育未來時代的「預感」的磁場,就是「都市」本身。

資料來源:《山谷以牙還牙》折頁簡介資料日文版(「山谷」製作上映委員會)

2011年12月27日

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多元視窗01《山谷–以牙還牙》



地點:乙皮畫廊(花蓮市林森路210-22樓,近博愛街)
費用: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先預約03-8334545 or space.east@gmail.com
          ps.臉書採留言報名制,管理員回覆確認後,方完成報名程序。

多元視窗01《山谷–以牙還牙》(1985110min
放映時間:1/15(日)2:30pm

影片簡介:在距東京鬧市區幾步之遙的山谷,聚集著大批打零工為生的中老年男子。這些人或來自貧瘠的日本東北部農村,或來自已關閉的礦區,有些人因傷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湧向大城市是為了謀生,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大城市沒有他們拖家帶口的空間。他們孑然一人,每天早晨四點半,工人們爬、貓著腰往裏鑽、一群一群往裏湧,潮水一樣把職業介紹所的捲簾門拱起來。職業介紹所由黑社會及幫派把持,介紹的工作工資奇低……

※與談:櫻井大造(台灣海筆子主創者 / 野戰之月海筆子(日本)
翻譯:李彥(海筆子成員)

                 《山谷──以牙還牙》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山谷—─以牙還牙》紀錄片導演 佐藤滿夫、山岡強一



洽詢電話:03-8334545
網址:﹝http://space-east.blogspot.com/
歡迎在FB搜尋﹝東海岸﹞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乙皮畫廊、東海岸評論、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花蓮多元跨界行動協會

2012東海岸影像講座第一季


多元視窗‧每月一部
特別講座‧紀錄片‧在乎現實嗎?
觀點專題‧伊朗紀錄片

地點:乙皮畫廊(花蓮市林森路210-22樓,近博愛街)
費用: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先預約03-8334545 or space.east@gmail.com

多元視窗:
1、《山谷–以牙還牙》(1985110m
場次:1/15(日)2:30pm
簡介:在距東京鬧市區幾步之遙的山谷,聚集著大批打零工為生的中老年男子。這些人或來自貧瘠的日本東北部農村,或來自已關閉的礦區,有些人因傷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湧向大城市是為了謀生,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大城市沒有他們拖家帶口的空間。他們孑然一人,每天早晨四點半,工人們爬、貓著腰往裏鑽、一群一群往裏湧,潮水一樣把職業介紹所的捲簾門拱起來。職業介紹所由黑社會及幫派把持,介紹的工作工資奇低……
      ※映後座談:櫻井大造(台灣海筆子主創者 / 野戰之月海筆子(日本)
翻譯:李彥(海筆子成員)

2《傘》 (200793min
        場次:2/25(六)10:00 am ※此場於花蓮好事集播放
簡介:農,是中國賴以生存的根基。 如今這些農民們,已經像傘一樣被撐開,覆蓋在中國所有經濟最活躍的脈搏上。工:廣東中山-來自農村的年輕工人們一心想讓自己領到更多錢,但卻不知每一把傘能為其他人賺多少錢……商:浙江義烏-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批發雨傘,日進斗金的生意讓「商人」似乎遠離了「農民」的故鄉……學:上海-畢業找不到工作,不僅意味著要回到農村,也意味著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兵:某解放軍駐地-對這些來到部隊的農村子弟而言,從軍的意義在於改變「農民」的命運……農:河南洛陽-農村早已沒有年輕人,只有孤獨的老人對著鏡頭傾訴……
※映後座談:蔡建福(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3《請別打我,長官!》(201173min
場次:3/10(六)7:00pm
簡介:西印度貧民窟的布德漢劇場由被視為天生罪犯的查拉社區年輕人組成,2003年,劇作家導演達克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後,達克辛和他的朋友羅西化身為社區的導遊,告訴我們這裡怎麼從1871年英國殖民時代變成天生罪犯,以及全家如何被監禁在軟性的集中營裡;然而英國人早就走了,卻留下這樣的歧視與偏見。因 此,藉由布德漢劇場的表演能帶來一絲平反的希望以改變這個成見。
※映後座談:傅可P. Kerim Friedman夏雪莉Shashwati Talukdar(本片導演)

4《廣場》(2010110min
場次:3/25(日)2:30pm
簡介:一切都是從不准帶國旗上街開始。200811月,六十年來首位中國官方代表陳雲林抵台訪問,同時,台灣民眾的言論與人身自由受到國家機器高度箝制。透過網路,學生們從各地聚集起來,他們因為共同的價值受到侵害而齊聲怒吼,卻也因為各自的信仰與堅持而相互質疑。在抗爭與學業、公民與政客、激情與自省之間,在台北,在這個廣場,在他們二十餘歲的年紀。
 映後座談:江偉華(本片導演)、吳思鋒(劇場工作者)

5《阿草向前衝》(200620min
場次:4/15(日)2:30pm
簡介:阮芳草,越南籍。4年前從越南遠嫁到台灣,目前定居雲林永光村,
與先生、公婆同住,育有二女。阿草在麵店的工作,為她帶來一個月約兩萬元的收入,但是家裡大大小小的開銷讓她想為兩個孩子存一點錢的願望似乎都頗為困難面對家庭經濟的壓力,不管多麼辛苦,只要有賺錢的機會(包柳丁、資源回收、當媒人),她一定咬著牙努力打拼。然而開朗愛笑的阿草也會有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每當意志消沉,阿草總是想起母親曾經對她說的話:「艱苦總有一天會過去,要忍耐」在咑咑向前的腳踏車聲中,阿草鼓起勇氣向前衝了。
※映後與談:楊華美(花蓮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社工組長)

特別講座:錄片在乎現實嗎?
      時間:5/6(日)2:30pm
  主講:王墨林(資深文化評論人、劇場工作者)

觀點專題:「伊朗影展」
   時間:5/25-27(五~日)
1《和聲》_40min +《德黑蘭第25個鐘頭》_20min
場次:5/25(五)700pm
映後座談:薛常慧(影像工作者、紀錄片導演)
*《和聲》:伊斯蘭革命發生至今三十年,女性歌手仍被禁止獨唱。本片紀錄多位伊朗女歌手如何在法律的限制下,傳唱伊朗女性的聲音。留下來的音樂家必須遵守政府的規定,修改音樂編排、改變表演方式。導演拜訪多位伊朗女性音樂人,記錄她們進行藝文創作時所面臨的困境與努力。
*《德黑蘭第25個鐘頭》:19981129,伊朗國家足球代表隊進入世界盃前32強。平時安靜的德黑蘭街道變得熱鬧、充滿歡樂,不同族群的伊朗人團結在一起慶祝勝利。這一天是伊朗近代史中最快樂的一天,被稱為「甜蜜星期六」。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300多萬伊朗人因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離開伊朗。之後,伊朗與伊拉克的戰爭、伊朗內部政局的動盪、加上西方媒體的負面報導,使得伊朗的形象充滿悲傷與苦悶。取得世界盃資格將伊朗人再一次團結起來,並帶來久違的歡樂。

2、《我不是核能》_36minj+《勾達法里德的故事》_35min
場次:5/26(六)200pm
映後座談:賴威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辦公室主任)
*《我不是核能》
藍薩(Ramsar)鎮的輻射指數超出正常水準,在鎮議會選舉期間引起激烈的辯論。哈森.普曼蘇里(Hassan Poormansuri)從教育部退休,是藍薩鎮土生土長的居民。他發現從小長大的鎮已經受到核污染,對鎮民的身體健康有所損害。有些婦女感到身體沈重,有的村落十個人竟有八個人得了癌症。
有的鎮民認為提起核污染的問題只會造成地價跌落,觀光事業衰退,對藍薩鎮的發展沒有好處。官員認為哈森的論述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另一位參選人查佛什.薩尼(Chavoshi Sani)認為核能是嚇唬美國人的,微量的輻射還可以治療癌症。
*《勾達法里德的故事》
那卡力(Naqali)是伊朗傳統的劇場說唱藝術,由男人獨唱,長久以來禁止女性參與。女性也不得出現在那卡力的表演場所,如咖啡廳、公眾廣場等。本片記錄伊朗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說唱藝術家——法德美.哈畢畢薩德(Fatemeh Habibizad)。她積極地拜訪耆老,學習伊朗不同區域所發展的說唱形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身為女人,承受不同的社會壓力。她被稱呼為「勾達法麗德小姐」。她證明女性也能作男人的工作,就像伊朗史詩王書(The Book of Kings)中的女英雄勾達法麗德(Gordafarid),在男人之前挺身而出為伊朗戰鬥。

3拉列與拉丹_36min + 朦朧的自由_21min   
場次:5/26(六)400pm
映後座談:薛常慧(影像工作者、紀錄片導演)
*《拉列與拉丹》:拉列和拉丹.比加尼(Laleh & Ladan Bijani)是連體姊妹,她們的頭連在一起,生活對她們而言一點也不容易。她們像是一個人,又像是兩個人一起過活。為了活得像一個人,為了追求各自的人生,她們決定開刀做分割手術,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拉列希望成為新聞記者,拉丹希望成為維護人權的律師。醫師警告她們,開刀可能造成她們的個性改變,甚至會造成腦死、死亡等嚴重後果。「即使我們其中一個犧牲了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知道有一絲機會。」片中記錄這對連體姊妹面對人生,做出重大選擇的過程。
朦朧的自由》:皮秋兜(Picciotto)是一個老太太也是一位反戰人士,她住在美國白宮前面已經26年。她在廣場上搭起小小的帳棚,帳棚旁邊擺放反戰的照片與標語。她每天風雨無阻地向遊客說明,甚至辯論反戰與反核武的思想。她曾經被抓到警局八次,也曾被陸戰隊以暴力毆打威脅。導演比對他自身從伊朗來到美國前後所獲得的美國印象,他對自由也有更多的啟發與思考。「這位女士,就某種程度而言,即是自由的象徵;這樣的自由在我的國家就像是一場夢。但是很明顯地,自由的標語遠比自由本身更繽紛奪目。」

4、《刑法第六十一條》_65min
場次:5/27(日)200pm
映後座談: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導演在愛文(Evin)女子監獄訪問四位殺了施暴者的女性,記述她們的生命故事。伊斯蘭刑法的第六十一條明令,當一個人的生命或名譽受到立即性威脅時,可以武力反抗。但是事實上,當伊斯蘭婦女犯殺人罪時,法官極少採用第六十一條,反而採用傳統習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quid pro quo)做宣判依據。如果婦女遭到強暴,她們會被控通姦罪,處以死刑;如果她們親手殺了強暴者,她們會被控謀殺罪,處以死刑。
本片穿插著這四位女性的經歷,以及她們的家人缺乏法律援助、禁止再上訴的現況。她們以求情書或國際人道組織的聲援求得緩刑,也有一兩個人曾因此被釋放,但這都是極罕見的案例。

5、學生當家》(2009116min
場次:5/27(日)400pm
映後座談:廉兮(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助理教授)
德黑蘭一所國中,每年開放兩天讓學生治理校園。本片從一開始的候選人提名開始記錄,並拍攝學生的政見發表與拉票造勢。學生可以競選擔任老師、教官、或其他行政職。獲得多數票的學生在兩天內必須善盡自己的職責。
學生治理學校的時候,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一邊上課要一邊管秩序,管了秩序又不一定公平,不公平又需要開會或尋找其他仲裁的方式。學生透過校園自治,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學校的經營,並學習像成人一樣溝通處理。


洽詢電話:03-8334545
網址:﹝http://space-east.blogspot.com/
歡迎在FB搜尋﹝東海岸﹞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乙皮畫廊、東海岸評論、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花蓮多元跨界行動協會、花蓮好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