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文件】小辭典:一人一故事劇場、肢體舞蹈劇場

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
資料提供:知了劇團

Playback Theatre,中文又譯為『一人一故事劇場』,是民眾戲劇的一種型態,簡單地說是一種即興互動式劇場,演員沒有事前編好的劇本,劇本是由現場來觀看的觀眾所提供的,且一定是觀眾自身的感受,或故事。

這樣的表演形式已有三十年的歷史,目前有五十多個國家有一人一故事劇團,且不斷擴展中。創辦此劇場形式的Jonathan Fox結合了劇場、心理劇與原住民族集體聚會的儀式與精神,希望能在現代社會中提共一種愛、分享、平等與尊重的藝術場域,進而成為社會改革的力量。

目前台灣有較多的老師、劇場朋友、社區志工學習這樣的劇場形式,應用在學校和社區。它的精神著重對話、傾聽、同理與接納,表演練習著重肢體與聲音的直覺開發與創造。工作坊介紹的活動與形式都是讓參與者很容易應用在生活上與教學上。但由於是團隊即興的表演,必須持續和團隊伙伴進行團練,培養默契,與自我釋放和察覺,對於個人成長與人際互動有顯著的幫助。藉由真實的感受與故事的分享,增加對話、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弭除紛爭,建立深度的理解與散播愛的分子。

肢體舞蹈劇場
文:劉竹晴(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理論研究所研究生)

如果要龜毛一點的話,肢體舞蹈劇場應該可以拆開成肢體劇場和舞蹈劇場來看。

首先使用肢體劇場一詞的舞團為英國的現代舞團DV8,舞者並不呈現優美舞蹈,而是運用身體去探討議題或表達想法。DV8作品也常運用影像,透過影像與身體的互動創造出更多視覺上的可能性。

舞蹈劇場則幾乎可和德國女性編舞家畢納鮑許畫上等號,現代舞不只是身體線條的呈現,或只是古典芭蕾的浪漫愛情故事,而是可以運用身體去嘗試更多的變化,在鮑許的作品中,往往會極具侵入性的表現出人類的慾望與暴力。

簡單地說,無論是肢體劇場或是舞蹈劇場,演出者的身份雖以舞者為主,卻不再單純的只是跳舞,而是透過身體去表達對於世界的看法,或是議題性的發想。

至於什麼是肢體舞蹈劇場,這大概得依各個創作者的理念而有所調整,但可以預期的是,它絕不只是跳給你看,而是邀請你一同加入思索身體為何物的行列。

【回響與剪影】在房間裡旅行的影子──《影的告別》觀後感


文:譚小西

《影的告別》,澳門「足跡劇團」的作品。在上海、台北,以及今晚在花蓮演出。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二樓,裝了三面薄紗窗簾的窗台、窗台底下凹陷的長條空間、三面白色牆壁、牆邊一塊全身鏡大小的白色布幕、幾盞檯燈、一台投影機,就是這次的燈光設備和佈景。觀眾席是七八張鐵椅和幾塊榻榻米,眼前兩位舞者,男的全身白衣,女的穿黑色舞蹈服加上蓬蓬裙,檯燈在黑暗的房間裡點亮彷彿翻開一個光亮的夾角,他們和背後的影子一起展開自己的身體。這是一個關於影子去旅行的故事。

從這個主題出發,足跡劇團利用多變的光源製造了千變萬化的影子。四周的幾盞檯燈輪流亮起又熄滅,搭配上白衣舞者口袋裡的手電筒和他移動的腳步,讓黑衣舞者的影子在房間裡忽左忽右,不斷變化長短和大小,攤開又捲起,出現又消失。不同的光源調出不同色調的背景,甚至同時打開幾盞檯燈和手電筒,在房間裡一次喚出好幾個濃淡不一的影子。最後牆上閃動著一群影子中的真人投影,影子分裂,跳出畫面。

舞者的肢體躍動流轉,模仿鴕鳥,裝成僵硬的機器人(或人偶?),綻放和收斂之間,是飽滿的能量。牆上沒有面目的影子在生動的舞姿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靈魂。

道具賦予影子更具體的質地和更生動的光影畫面:布幕背後藏了紙作的黑色人形;在地上捲開拉長的長條黑色垃圾袋;燈光透過礦泉水瓶和蓬蓬裙映出水面波光和扶疏的樹影;剪出方格的黑色紙板是向上下左右飛掠的火車車窗,帶著影子去旅行。

配樂起伏多變:用日語低吟的歌聲、輕快的舞曲、急促緊繃的弦樂、繚繞徘徊的吉他演奏……時而欣喜雀躍,時而恐懼畏縮,加深了故事的氛圍。幾種樂器不同的曲調和節奏,彷彿也就是影子一路上的喜怒哀樂。

一度被黑衣舞者拉起的窗簾和打開的窗,又被白衣舞者關上、放下。影子這一趟出去旅行,讓留在原地的身體困惑,思念。末了的字幕,全白字體詢問影子,「為什麼這幾年你不見了?╲是不是太陽不要你了╲如果是╲我跟太陽說……」。全劇的對白只有六句:

黑:為什麼會有影子?
白:因為有光。
黑:什麼是光?

黑:為什麼影子要是黑色?
白:因為人類的希望只能是白色的。
黑:所以,影子只能選擇黑色嗎?


影子可以是一個人的自我,其中最真實而深沈的部份。影子也可以是一個城市裡和人們彼此貼近到幾乎不會察覺的,種種生活的模樣。影子不見了,出去旅行,分裂成好幾個,像字幕裡說的,「變得那麼方正和那麼大」。自我因為種種外在的刺激和推擠而變得混亂,向外尋求解脫;城市過往的生活風貌因為政治與社會的變化而不復留存,甚至受到龐大力量的框架所宰制。

影子要說的,似乎是這些。

足跡劇團的演出活用了場地空間和簡單的器物,製造出生動多變的光影和畫面。到了離開的時候,我都還一直記得在那房間裡旅行的影子,還有最後在一群影子中閃動分裂,在牆邊一閃而逝,那個舞者的身影。

【回響與剪影】《影的告別》觀後


文:林乃文

小寧在花蓮的舞蹈小品。替代空間非正式劇場,只有檯燈和手電筒做為光源,也沒有舞蹈地板,但是小寧很巧妙地運用了白色的拉簾和白牆,利用窗下凹進入的建築結構,利用窗簾外的街景,搭配K仔演出35分鐘。

影子和夢一樣,是天然的象徵物,我們永遠能賦予許多意義於其上。影子的神祕在於她總是連著我們的身體,彷彿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但又不是。比夢更貼身,我們多少會投射點自我在影子上。但少了影子,我們又不會死,影子卻無法單獨存在。我們對影子有種不言而喻的優越感。

澳門老社區周圍竄升的高樓,讓童年走在街上常隨身的那條影子消失了,但消失的豈止是影子?小寧穿一身黑色緊身衣,腰上圍著層層黑紗裙,在舞動中自然而然地掉了,但掉的豈止是裙紗?當白牆上投影出蒼白立著的自己,向著投影,一步步倒退的黑影,高舉著掉下來的黑紗,一團黑影,退離。告別的情感突然湧上來。影成實,人成虛,也翻轉了人與影的一般定義。

如果有一天影子告別了,你會不會知道自己少了甚麼?

【回響與剪影】夏天聽你說故事──記「夏天的故事」劇場表演

文:蔡韶雯

在我眼前展演的,算不算一齣或幾齣戲,我不是很確定。

地點是在聲子樂集的空間,簡單的以椅子和榻榻米區分出來演員和觀眾,沒有高低區別。舞台上可區分成主持人、樂器、演員、道具—幾條手巾,這樣的幾個區塊。主持人邀約了來賓,說他們的夏天故事,夢想的故事。

「夏天,我的豬就會掉毛,一直掉一直掉…」
四個演員重覆觀眾述說的台詞,加上簡單的肢體動作。

「有年夏天,我那個讓媽媽帶有潔癖的孩子,開始嘗試在游泳池裏划水…」
演員們演出母子親暱的樣貌,即使年紀身材的差異,依然活靈活現。

從觀眾簡短幾句話的呈現,轉換到愈來愈長的故事,演員們也使勁表演。主持人更邀請觀眾到舞台坐下來,細述自己的故事。「我曾經有個夢想,當個兒童圖書館員…」「那年,一位同學愛上同性別的朋友,因此吞藥,我好希望,未來每個人都能愛己所愛…。」

每個觀眾都有自己深刻的生命經驗,而這樣即時互動,「聽」─「表演」,難度是很高的,我有時候不忍心看到演員們反應不過來的神情和肢體,低下頭不敢看。這連專業的演員可能都不一定能呈現的好。不僅要顧及演技,某個程度每個人都是導演,自己掌握走位,戲劇的節奏。

因此我在表演後詢問,「這很像是一種治療,是嗎?」演員A回答,「我學的是戲劇治療,但這樣的演出方式,沒有對象,沒有目標,嚴格來說並不算。」但我仍然認為,這裏頭有部份是這樣的效果。

而這種創作形式,比較像是一種熱身,一種練習,一種比較親民的戲劇方式,對形式對劇情都比較不嚴苛,演員的身材、演技等條件要求也都不高,的確是適合在學校或社區裏進行,像用身體說故事相互分享。

我大概太嚴肅看待這個戲了吧,我想。我從觀眾和演員的回答裏發現這一點,「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個禮物。」新加坡來的演員朋友這樣說。「今天的表演讓我有回家的感覺。」一位在原舞者表演,但今天轉做觀眾的朋友也這樣回饋。「如果部落有這樣的戲劇形式,老人家就不會生病了。」阿美族的社區工作者Sumi也說。

或許我對戲劇的形式有太多框架?我突然想起阿美族的老人家,圍成一圈,腳踩一踩就能開始吟唱說故事,這樣一人一故事的形式,或許更貼近生活。

【回響與剪影】讓明天更加美好:0828、0829義賣募款有感

八八水災的發生,再度激起了人們的愛心與同理心,眾多募款活動不斷被發起的現象背後,代表的是「我們只有一個台灣」的群體感。基金會在這一次也沒有缺席,選擇協助由花蓮約三十間小店家組成的「慢城花蓮」,發起的「當我們同在一起:慢城花蓮義賣募款行動」。

這次義賣一方面集合了慢城花蓮的眾店家的招牌產品,如大王菜舖子的健康農產品、上架沒幾小時就賣光光的桃醉生態農莊桃蜜、舊書舖子忍痛端出的駱香林全集、可愛實用的Ki媽手工皂、好吃不黏牙的前山牛軋糖等,簡直是產品界的萬星雲集啊;一方面,也有許多朋友收到徵求志工的信件後主動回覆,無懼烈陽,也沒有要求便當,主動報名擔任志工。在這緊鑼密鼓的籌備作業裡,大家樂於參與、積極投入的態度為這次義賣打下紮實的基礎。

上周五、六的下午三點到十點,義賣開始,經過的路人看見琳瑯滿目的好產品,紛紛停下腳步,多半都帶走了一些什麼。志工們則耐心為路人解說產品特色,以及說明這次義賣的宗旨,都讓人感受到真誠的暖意。第二天的週六,美崙市場內的「二手情懷」與時光二手書店的布丁老闆各自帶了義賣品前來共襄盛舉,短短的義賣時間也頗有斬獲。最後統計金額,計有三萬元,兩天就有如此成績,可見大家提供的義賣品都很有吸引力哪!

回想起來,有些人幸運,從未受到甚麼災難的侵害;有些人曾遭逢苦難,甚至因而流離失所。然而,無論喜悅、憤怒、哀傷或者歡樂,都是生活的必要之善惡,都是這個世界之所以運轉的元素。我們能做的,就是互相支持,度過傷痛;同時從自己做起,當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還充滿意義的時候,明天也就會更加美好!

最後,感謝這兩天來當志工的Ki媽、陳亞平、陳慧敏、歐陽宇瑄、謝欣茹、劉永菱、梁怡婷、柯綠蘿、荊暘睿,因為有你們,這次義賣才能順利完成。也要謝謝慢城花蓮的伙伴,你們無私奉獻最好的產品,很高興這一次和你們的合作。更要謝謝購買產品的每一位陌生人,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最好的顧客啦,哈哈!


此次義賣品提供之伙伴:聽畫、阿迪克工作室、前山牛軋糖、大王菜鋪子、自己家B&B、法采時光、法采有機生態農莊、Ki媽手工皂、思吟陶藝工作室、39號招待所、有的沒的二手店、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璞石咖啡館、卡姐咖啡、金湯達人、聲子藝棧、舊書舖子、時光二手書店、飲冰室書店、二手情懷、莉迪亞手工創意飾品、浪漫花園、彩韻數位網路概念店、陳亞平、布丁老闆。

2009年8月27日

【在地行動】當我們同在一起──慢城花蓮義賣募款行動&徵求志工

8月7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隔天爆發的百年來最大水災「八八水災」,使得東部與南部受到重創,許多人流離失所,家園不再,亟待救援。花蓮在這一次的災害程度相對較小,但眼見四處的景象,使我們感同身受。

聚集了數十間有理想的店家、工作室的「慢城花蓮」,向來熱於推廣有品質,具公益的社會活動,長期關注花蓮的環境發展,這一次也將結集力量,積沙成塔,於本周五、六假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原聲音樂節」活動現場發動義賣募款,為重建家園盡一份心力。各店家均有共識,必定提供出最好的義賣品,而以「文化視野,在地製造」為宗旨,致力於文化推廣的東海岸文教基金會,亦在行政資源上傾力相助,歡迎各界朋友前來支持、選購

一、義賣
義賣時間:8/28五、 8/29六下午三點到十點。
地點: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廣場(花蓮市中華路144號,即花蓮舊酒廠)
義賣品列表(陸續增加中):
聽畫廣場_陶作品
阿迪克工作室_檯燈
前山手工牛軋糖_牛軋糖隨手包
大王菜鋪子_白米、糙米、黃豆、紅豆、漢聲蔬果曆
自己家民宿_住宿券
法采時光_住宿券、餐券、桃醉生活農莊小瓶花蜜
Ki媽手工皂_手工皂
思吟陶藝工作室_陶藝品
39號招待所_瓷器、裝飾品
有的沒的_生活用品、包包、鞋子、生活雜貨
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_簽名版書籍、造型燈、O’rip明信片、璞石咖啡杯
卡姐咖啡_德國有機花草茶
金湯達人_咖啡券、咖啡豆
聲子藝棧_音樂CD、二手單簧管、鍍銀長笛
舊書舖子_珍藏書冊(駱香林全集、絕版花蓮縣志、洄瀾文叢、東海岸評論雜誌合訂本等)
時光二手書店_好書、飲料券
飲冰室書店_百花精、百草精

二、徵求志工
志工時段需求:
1、8 / 28 五 1500 ~ 1900
2、8 / 28 五 1900 ~ 2200
3、8 / 29 六 1500 ~ 1900
4、8 / 29 六 1900 ~ 2200
請提供姓名、連絡電話、可協助時段予連絡人。


連絡人:
舊書舖子_張學仁0958568242
(志工部分)東海岸文教基金會_吳思鋒0963028607

2009年8月25日

【回響與剪影】《影的告別》觀眾回響與剪影

攝影:劉家文




1、我的話掉進影子中了…我去找光來照…
2、用影子成為肢體的互動,成為身體另一個重要,是一件令人思考的小小行動藝術。在另一個"簡單"的光影呈現,也可以感覺親切,很不錯!
3、很棒!加油!
4、喜歡,謝謝!
5、火車的影子,燈火裡的影子,原來是那麼的令人深刻,但…是我將影子躲起來了,因為我想變白,不想看太陽…哈~今天的演出,喜歡,充分用盡小小的空間。
6、很特別的視覺饗宴喔!
7、肢體的表現與意象,道具的利用,都令人印象深刻,算是很棒的小劇場演出。
8、編劇很棒,黑白對比&自己與影子〈你〉的互動很有意思,讓人思考其中的涵義…小寧的肢體柔又有力,真的很能抓住觀者的眼睛!!幕後人員、東海岸基金會的朋友們,你們辛苦了~加油!!希望花蓮能有愈來愈多的戲劇演出!!^_^
9、利用簡單的手電筒、蠟燭、水瓶的光影…造成純粹又神祕的影像,很感動!加油,繼續的演出有趣的劇場。
10、用影子代表為生命的反饋,或許生命因為時間的歷練及變化,但賦予影子的思想能量,還是必須透過思緒來運作,舞者利用了大自然的能量,展現其所要表達的文意,對於自身的感受很深,所以,我想影子,不僅代表影子,生命所代表的意像是不容抹滅的,這是一門很深的課題,也謝謝你們帶領我們進入新的境界。
11、光影的效果和音樂都非常精采!水的波光、火車車窗和最後影子群中真人投影的部份讓人印象深刻。
12、enjoy其中,表演者引領進入另一種意境,希望能有機會再次欣賞,Thanks!
13、很喜歡燈光的設計編排。

澳門足跡劇團週邊產品代售(Taiwan Only)


A、《詩人的鞋》劇場原創音樂CD
售價:200元

有一天
你  聽說憂傷的詩人
在喧囂的城市中獨自巡邏
尋找心靈上的自由
你  快步的迎向他
卻發現
那只是一雙   殘破的鞋
(詩:譚智泉/《詩人的鞋》音樂總監)

〈曲目〉
1、序曲:進入詩人國
2、鞋的進行曲
3、自游
4、換換玩
5、你像紅菜
6、最後的詩人
7、詩人的鞋
8、玩玩鞋
9、大頭寶貝
10、車仔舞會
11、毋忘
B、《碌落蓮溪舞渡船》演出文本+口述記錄
售價:250元

此劇由足跡劇團於2008年7月搬演於牛房倉庫,2009年4月出版,不但記錄了一個本土劇場創作,也記錄了另一種真誠的澳門聲音。內容包括劇本、訪問錄音記錄、觀眾回響、演後評論文章,還附上劇中兩首原創歌曲的錄音室版本CD:《落大雨水浸街》、《窮空間,富空間》,均由澳門音樂創作人胡家兆作曲、填詞及主唱,極具收藏價值。。

劇中虛擬了一位人物「咖哩骨博士」,他帶領觀眾走入一條名為新橋的古村,那裡有一間遺物回收博物館,承載著許多人的故事、記憶以及鄉愁,從那些故事之中,又岔出更多的故事,延緜不斷,彷彿時間一直前進,記憶一直積疊,不曾暫停……


※以上產品請至東海岸文教基金會親購,若為外縣市郵購,請電洽03-8334545。

2009年8月24日

嘉蘭部落的莫拉克過後(2) in,進入

文:Ulung˙Lupiliayn利錦鴻

8月17號禮拜一,在南太麻里橋被衝毀後,第一次踏上返家的路。南太麻里橋被水沖毀的大洞已回填上去,幾十台的怪手在河床重新整治河道和給行車人平坦的道路。

夜晚,我在部落的青年會所聽的大家這幾天在部落的種種經過,包括交通中斷當天組成自救會、中央廚房,大家將冰箱理的食物奉獻出來,爸爸們去山上採集野菜蝸牛和竹筍、媽媽們負責中央廚房青年會所的哥哥姊姊妹妹弟弟們挨家挨戶詢問缺少什麼、收集柴火、簡易的傷患幫忙、獨居老人的照顧,有人捐出發電機,提供手機充電跟外界聯絡。

哥哥們說,部落的大家每天一起燭光晚餐,台九線南太麻里橋以南到金崙村以北的路段完全沒有車輛經過,星空很美,大家還一起看了場流星雨。描述得很浪漫,但我知道在路斷後,因為空投物資物不多又必須分給三個聚落,大家過了一段恐慌的時間。



紅色區域為這次遭到河水侵襲的區域。

8月18號,跨過了塵土飛揚和機械聲響轟隆隆的南太麻里橋路段,和Lisin在介達國小碰面,協助嘉蘭部落災後的影像紀錄。鄭漢文校長是我們的頭頭,但是他過於忙碌,我們也就不打擾他而在一旁訪問ina[1]們,太陽快把人曬昏,大家躲在樹蔭下搧著風聊天,有的躺在床板上打個小盹。

我們坐在年輕人旁邊,問拿著吉他的他們在聊什麼唱什麼,王韋涵和王濬哲兩個堂兄弟用陶喆的「找自己」即興編了一小段歌:嘩啦拉啦家裡被水沖走了,嘩啦拉啦大家在太平洋當好鄰居,找房子~~~~,哈哈大笑的背後會是什麼?我們心裡或許知道,沒有當場指明。王韋涵說他因為在軍中服役,沒辦法回來收拾自己寶貴的物品,有點可惜。

下午四點,曾經協助921地震災民以特殊工法建起組合屋的第三建築事務所建築師謝英俊老師來到組合屋預定地,kama[2]宋仙璋主任拿出了他所繪製部落協議的配置圖和謝老師、鄭校長及鄉公所人員一同討論。

基本上,組合屋的配置圖以分屬五個不同頭目的家團劃分為四個居住區塊(其中兩家團因人數少合併為一):

Maljivel、Ka’aluwan和Valjulu、Maledep、Tjaluwaway,加上公設的總面積為9874.13平方公尺,初步預計將容納70間組合屋,其實空間稍嫌擁擠。戶外設施預計有廣場、停車場、入口意象、儲水池(雨水利用)、水塔。而組合屋除了族人居住外,尚有會議室(兼接待室)、辦公室、會議室、儲藏室、教室(圖書室)、休閒育樂室、工坊。附屬設施有涼棚、小水池、公共菜園和石灶。

族人希望怪手整地時能夠保留地上原有的大樹及大型石頭作為新居部落景觀及其他用途,我們在新整的地上看見兩棵直聳的相思樹和大石頭,怪手並沒有把他們挖走。謝老師、鄭校長和宋主任認為暫時的新居部落雖然只是居住兩年,但希望還是能夠住得舒服,使用當地建材作為輔助,並且讓族人發揮巧思設計自己的家屋外觀。

鄭校長希望搭配政府災後重建政策由族人自己親手搭建自己的房子又能暫時有份穩定工作,一舉兩得。宋主任說族人是建築高手大部分都有建築勞工的經驗,只要謝老師在工程中教導,一定能夠很快完成組合屋的興建。


上圖:新居部落的地籍圖,下圖:宋仙璋主任所繪製的初步組合屋配置圖(含環境空間)

王韋涵和王濬哲已先騎車上去嘉蘭,我和Lisin忙完工地的拍攝後便順著山路驅車前往,原本往嘉蘭的路已崩塌,我們只能從陡峭產業道路往嘉蘭方向騎,從高處俯瞰太麻里溪河道大約擴大了七倍左右,漂流木散佈在水流過的地方,包括南太麻里橋面上。

到嘉蘭活動中心正好碰上發放物資及某個單位的救助金,物資堆滿整個風雨球場,年輕人協助將物資平均分給受災族人。我和Lisin來到下部落,景象太令人震驚,我居然找不到我親戚的家,河床上還躺著兩間樓房,有的房子路基已被淘空成為危樓不能住人。小孩子在乾掉的污泥上打棒球,相較於大人的憂慮,小孩好像沒有什麼煩惱似的。

嚴長壽也來了,鄭校長請了大家喝沙士,我和Lisin在店鋪門口跟店鋪主人聊天,她說家裡旁邊已經是河了不能住人了,但也不知道該去住哪裡,這是vuvu的心聲,如此心聲比比皆是。

傍晚,回到介達國小,宋師母說開學在即小孩的教育問題是她最擔心的事,小孩子該繼續讀嘉蘭國小還是要轉學到介達國小,如果繼續讀嘉蘭國小,勢必要有交通車接送小孩往返兩村,這是族人必須再去商討的事。


--------------------------------------------------------------------------------
[1] Ina:排灣語,對母親與母親輩的稱呼。[2] Kama為排灣語,是對父親及父執輩的稱呼

編註:
文中提到在部落重建的鄭漢文校長為台東新興國小的校長,災前就積極和族人共同努力部落自立,將校內家長組織起來作木工和布工坊,成績斐然,請閱讀韓良露撰寫的「從「不」工作到「布」工坊、「木」工坊 ─新興國小與鄭漢文校長的故事」

更多嘉蘭情形,請閱讀這裡

(作者為嘉蘭重建家園影像協力小組,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拉勞蘭部落族人,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二年級)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原文連結網址:http://www.dfun.com.tw/wp-trackback.php?p=16904

2009年8月13日

【回響與剪影】《夏天故事劇場》觀眾回響與剪影

攝影:林等義





1、Lisa愛你,ㄍㄡㄍㄡㄍㄡ下次去卡拉ok啦!
2、第一次接觸很新鮮,想分享時卻九點了><
3、很新鮮,總算知道ㄕ風在幹嘛了,很ㄌㄧˋ害、狠角色。
4、即興太強了,希望以後能夠有這類的營隊之類的。
5、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我覺得演出很生動,不會讓人坐不住、想睡,演出很好!
6、夢不再是夢!時間會沖淡一切的!
7、很獨特!
8、good!
9、非常精采。
10、今天的issue都比看過的演出來的深。
11、觀眾故事非常動人。
12、聽故事會喚出更多的故事,很奇妙,很棒!
13、演員反應好快,很溫暖的夜晚。
14、完美~很溫暖的感覺。
15、很棒!!
16、演員感情豐富。
17、演的很有默契,希望還有機會再看你們的演出。
18、Nice Show
19、即興演出真是主持人和演員的考驗。
20、很好喔!
21、表演十分精采專業!
22、演員的身體裡有一股躁動。很好,很美好的夜晚。
23、第一次參加,收穫很多,了解劇場的即興演出,利用有限的空間,肢體的發揮,可以讓看的人感動,值得讚美。
24、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演,對我的心靈有了很不同的啟發。我很喜歡。
25、很棒的演出,不虛此行!
26、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演,很有趣,也很感動。
27、實際的投射觀眾的心理想法,很訝異、很新鮮的演出。
28、1人1故事,我想在原民部落...如果可能...一定很好玩。
29、我覺得很棒。
30、即興演出,很厲害,很動人!
31、很特別、很新鮮、很棒,good!

2009年8月8日

【文件】《影的告別》,在花蓮與澳門和劇場相遇


文/吳思鋒

我是先和足跡劇團的莫兆忠(阿忠)成為網友的。那時我在網路上閒晃,無意逛進一個書寫澳門劇場的Blog,那是他和妻子、編舞家盧頌寧(小寧)的共同站台,啟蒙了我對澳門劇場的認識。去年,他們來到台北,我跑回去,見上第一次面,也才知道原來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便來到台灣,養精蓄銳,深度旅遊。

今年四月,澳門城市藝穗節開鑼,我初訪澳門,也是首次看到足跡劇團的作品,一部與地理、歷史搞關係,名叫《冇水流蓮》的環境劇場之作。觀眾兩人一組,按著足跡劇團發的指示,以新橋區為移動場域,依序完成三段的填空/尋寶遊戲,最終結束於永樂戲院頂樓的演出。這種用戲劇「發現」生活環境的設計,無意間促進了觀眾對於生長之地的認識,饒富興味。

冇水流蓮的意思是「沒有水流的蓮溪」,蓮溪乃新橋區一條業已消失的溪;而「蓮」字亦有別意,阿忠說,澳門古時是個島,後來沖積出一片與大陸相連的陸地,地圖看似蓮花莖」,因此,蓮即成為澳門的古時象徵。阿忠又說,所以澳門很多地名、路名、廟名都有蓮字,他剛出生時就就住過一個叫蓮莖巷的地方。

從《冇水流蓮》,或者阿忠贈予的劇本《冇眼睇5:碌落蓮溪舞渡船》,甚至是與阿忠、小寧在澳門步行時聽他們敘述的澳門種種,我都能感覺到一種既抒情且誠摯的觸摸方式,他們對於生長之地的了解,總是讓我偷偷慚愧。而這次的《影的告別》,仍舊有著足跡劇團以劇場描述、反映現實的立場,從大樓林立的城市發展意象出發,試圖尋回被大樓遮蔽的影子,一種回返童年、生活的尋影行動。五月份,阿忠和小寧再度來到台灣,並至花蓮待了五天,小寧在花蓮看見的天空,顏色也給了她這次創作上很大的靈感,由是,更令我期待了。

六月,《影的告別》在澳門首演,兩個月後,足跡劇團開拔到上海與台北,演出探討文化觀光的《咖哩骨遊記》,接著將《影的告別》帶來花蓮,而這當然不是告別,乃是相遇的開始。且讓我們,在花蓮,與澳門和劇場相遇。

澳門足跡劇團在台演出行程:
A、影的告別@花蓮
場次:8 / 21、8 / 22 晚上7點30分
地點: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詳情:http://space-east.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html
B、咖哩骨遊記@台北
場次:8 / 15、8 / 16 晚上7點30分
地點:再現劇團藝術工場
詳情:http://blog.roodo.com/currybone/archives/8948687.html

2009年8月4日

【文件】一個舞者的城市身、影──寫在《影的告別》之前

此文原刊於澳門日報演藝版(2009.6.25)

作者:若盈

即將於本周六日上演的《影的吿別》,是足跡“身體敢動”系列的第三部。這系列以思考身體作為表演媒界的實驗創作為目標,每次設定不同主題及形式呈現,這次為什麼提到“影”?影子跟舞蹈的關係是什麼?“小時候看見的影子在地上,我們不是都喜歡跟影子揮手、搖動身體,好像跟影子在跳雙人舞一樣嗎?”其實即使看不見影,盧頌寧說起話來也是手舞足蹈的。


從我的影到城市的影
“影”為什麼會“吿別”呢?原來這個構思是從去年一個關於新橋的創作開始。在一次街坊訪問中,一位女孩說她最難忘以前放學回家途中看見的夕陽,女孩的回憶令盧頌寧印象深刻。“這個女孩的話令我想起小時候,的確會常常看見自己在地上有一個很長很長的影子。可是現在已很難再看到自己的影子被投在地上,不是沒有陽光,而是這個城市已高樓密佈,地上只有高樓的影子,不是人的影子,建築物的影子好像將人的影子吃掉了。”現在我們要在路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只有依靠街燈,“霓虹燈、街燈將人的影子同時變成很多個,不再像過去那麼純粹”。對一個舞者而言,個人身體的觀察,與對城市的“身體”的觀察,原來也可以一樣敏感。

另一個引發她開始這個創作的原因是年紀。對上一次純舞蹈的創作和演出已是七年前的《心絃動》,之後她參與的主要是一些戲劇性較強的演出,很少從頭跳到尾的作品,她常常記着一位舞蹈老師的話:“當你三十多歲時仍在跳舞,是因為你要到了五六十歲時仍可繼續跳下去。”而且“年紀大了,可能身體上某些能力已不及年輕的時候,但由於身體是有記憶的,人生的經歷多了,身體蘊藏的記憶和內在能量就會跟過去很不一樣,今次的獨舞演出,是一次對我自己身體的檢驗,看看自己改變了多少。”

舞蹈,從生活經驗開始
說到改變,作為一個舞者的盧頌寧,在她的身體記憶中,改變最大的是什麼?她毫不考慮答:“是在英國唸跳舞的時光。”盧頌寧七歲開始學習中國民間舞和芭蕾舞,大學畢業在幼稚園敎了兩年,九六年放下敎職,隻身到了倫敦拉邦舞蹈及動作中心(Laban Centre For Movement and Dance)深造舞蹈。在倫敦習舞最大的得益是眼界的開闊,那裡演出量多,而且都是不拘一格的舞蹈創作,完全打破她過去對舞蹈的觀念,原來舞蹈創作可以從煮晩飯、看電視等生活細節開始,而且應該突破藝術的界限,敢於跟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合作。這次她跟年輕的燈光設計師林俊熠合作的《影的吿別》,也很希望帶出“劇場中不同的元素也是一種表演”的訊息。

《影的吿別》作為她首次在窮空間小劇場發表的獨舞作品,她又抱有什麼期望?“舞蹈不只是做出很優美的動作,她可以表達你對生活的體驗與感受,能做到這點就很不錯了。”她說。


影的告別‧花蓮場
場次:8/21、8/22晚上7點30分
地點: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近博愛街)
票價:100元
詳情:http://space-east.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html

2009年8月1日

【訊息】澳門足跡劇團‧肢體舞蹈作品《影的告別》


因著旅遊和博弈業
而急速變化的澳門
置身其中的人們啊
如何因應這樣轉變
--影的告別,從城市環境思索身體,從肢體語言創造光影
--從澳門到花蓮,輕踩一道,抒情的足跡


作品簡介:
《影的告別》為澳門足跡劇團的作品,足跡習於思考身體作為表演媒界的實驗創作,每次設定不同主題及形式呈現,此次創作以影為觀察對象,探索澳門今日的城市環境中光、影和身體之間的關係與變化。

澳門近年因著旅遊及賭博業而帶來的經濟發展,城市景觀、生活節奏、都市意象也同時經歷著急速的變化,置身其中的人們,他們的身體是迎合?是抗衡?是融和?主創人盧頌寧、杜國康,兩位不同世代的澳門人,以不同的視覺與肢體語言舞動出城市的身與影。

時間:8 / 21五、8 / 22六 晚上7:30
地點: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票價:演出/100元
購票及報名方式:
(1)請於每周一至五早上10點至晚間6點,至基金會購買。
(2)電話訂票,需於當日演出前10分鐘取票。
電話:03-8334545 or 0963028607吳先生
網址:http://space-east.blogspot.com/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澳門足跡劇團、花天久地劇團、社團法人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
感謝:三十九號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