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回響與剪影】在房間裡旅行的影子──《影的告別》觀後感
文:譚小西
《影的告別》,澳門「足跡劇團」的作品。在上海、台北,以及今晚在花蓮演出。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二樓,裝了三面薄紗窗簾的窗台、窗台底下凹陷的長條空間、三面白色牆壁、牆邊一塊全身鏡大小的白色布幕、幾盞檯燈、一台投影機,就是這次的燈光設備和佈景。觀眾席是七八張鐵椅和幾塊榻榻米,眼前兩位舞者,男的全身白衣,女的穿黑色舞蹈服加上蓬蓬裙,檯燈在黑暗的房間裡點亮彷彿翻開一個光亮的夾角,他們和背後的影子一起展開自己的身體。這是一個關於影子去旅行的故事。
從這個主題出發,足跡劇團利用多變的光源製造了千變萬化的影子。四周的幾盞檯燈輪流亮起又熄滅,搭配上白衣舞者口袋裡的手電筒和他移動的腳步,讓黑衣舞者的影子在房間裡忽左忽右,不斷變化長短和大小,攤開又捲起,出現又消失。不同的光源調出不同色調的背景,甚至同時打開幾盞檯燈和手電筒,在房間裡一次喚出好幾個濃淡不一的影子。最後牆上閃動著一群影子中的真人投影,影子分裂,跳出畫面。
舞者的肢體躍動流轉,模仿鴕鳥,裝成僵硬的機器人(或人偶?),綻放和收斂之間,是飽滿的能量。牆上沒有面目的影子在生動的舞姿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靈魂。
道具賦予影子更具體的質地和更生動的光影畫面:布幕背後藏了紙作的黑色人形;在地上捲開拉長的長條黑色垃圾袋;燈光透過礦泉水瓶和蓬蓬裙映出水面波光和扶疏的樹影;剪出方格的黑色紙板是向上下左右飛掠的火車車窗,帶著影子去旅行。
配樂起伏多變:用日語低吟的歌聲、輕快的舞曲、急促緊繃的弦樂、繚繞徘徊的吉他演奏……時而欣喜雀躍,時而恐懼畏縮,加深了故事的氛圍。幾種樂器不同的曲調和節奏,彷彿也就是影子一路上的喜怒哀樂。
一度被黑衣舞者拉起的窗簾和打開的窗,又被白衣舞者關上、放下。影子這一趟出去旅行,讓留在原地的身體困惑,思念。末了的字幕,全白字體詢問影子,「為什麼這幾年你不見了?╲是不是太陽不要你了╲如果是╲我跟太陽說……」。全劇的對白只有六句:
黑:為什麼會有影子?
白:因為有光。
黑:什麼是光?
黑:為什麼影子要是黑色?
白:因為人類的希望只能是白色的。
黑:所以,影子只能選擇黑色嗎?
影子可以是一個人的自我,其中最真實而深沈的部份。影子也可以是一個城市裡和人們彼此貼近到幾乎不會察覺的,種種生活的模樣。影子不見了,出去旅行,分裂成好幾個,像字幕裡說的,「變得那麼方正和那麼大」。自我因為種種外在的刺激和推擠而變得混亂,向外尋求解脫;城市過往的生活風貌因為政治與社會的變化而不復留存,甚至受到龐大力量的框架所宰制。
影子要說的,似乎是這些。
足跡劇團的演出活用了場地空間和簡單的器物,製造出生動多變的光影和畫面。到了離開的時候,我都還一直記得在那房間裡旅行的影子,還有最後在一群影子中閃動分裂,在牆邊一閃而逝,那個舞者的身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